一带一路峰会倒计时 相关主题望再升温(附股)
7月29日,满载3715吨电煤的83011次货物列车驶入位于陕西西咸新区的萧家村站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专用线,标志着西安铁路局今年以来电煤发送量突破1亿吨大关。这是一场高温酷暑中对民生需求的强力响应,日均装车7149车的背后,是电力保供的“生命线”,也是经济血脉高效流转的见证。
“五优先”机制打通保供动脉。面对持续高温下电厂日耗煤量从5.8万吨飙升至10.4万吨、库存告急的严峻形势,西安铁路局以“有请必装、快速挂运”为原则,打出一套保供组合拳。通过“优先批车、配空、装车、放行、卸车”的五优先措施,电煤列车在编组站与分界口一路畅行;新丰镇、安康东等三大枢纽协同调度,萧家村站开辟“绿色通道”,实现24小时接卸、日均转运1.33万吨的极限效率。值得肯定的是,铁路部门对热值差异的精细化管理,低热值煤直卸保时效,高热值煤按需调配促均衡。“错峰接入”策略,让每一吨煤都精准匹配发电节奏。
数智赋能构建高效物流网。亿吨电煤的顺畅流转,依靠的不仅是人力调度,更是科技构建的“智慧大脑”。在延安车务段指挥中心,GIS地理信息系统整合379个车站数据,一旦屏幕“亮红”,应急处置即刻启动,破除传统运输的数据壁垒;“以卸促空”机制结合全景实时反馈,通过视觉大模型自动识别车辆故障,让空车调度效率倍增。而华泰铁路专用线的全封闭储煤棚与自动化输送带,更实现“储煤运煤不见煤”,抑尘剂喷洒形成固化膜,为能源运输披上“绿色盔甲”——技术之力,既解燃“煤”之急,亦守蓝天之约。
“公转铁”引领绿色运输变革。此次保供战役中,“公转铁”战略成为扭转局面的关键落子。西安铁路局通过12项增运措施,与龙头企业签订物流总包,为企业降本超亿元;大唐渭河热电厂、渭河发电公司两家企业铁路发运占比分别达100%与85%,年运量总计370万吨,推动电厂库存从年初不足3万吨跃升至16万吨。不仅缓解了公路运输的高耗能压力,更以规模化、集约化优势重塑区域能源供应链。
钢铁动脉搏动,万家灯火可亲。1.02亿吨电煤的奔流,是铁路部门对“民生温度”的具象诠释。当能源保供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变革,这场亿吨运输攻坚战所淬炼的经验,或将为全国能源网络韧性建设提供一份厚重的“陕西样本”。
(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本然)